热线电话 15810593713

专题研究

乡村酒店发展特征及设计要点探索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5日  阅读次数:   次


image.png


乡村酒店的概念

我国的乡村酒店起始于四川省成都郫县,乡村酒店脱胎于传统农家乐,然而又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酒店不尽相同,是介于农家乐和旅馆之间的一种乡村旅游住宿场所。

2005年12月28日成都发布了《乡村酒店/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地方标准,这是国内副省级城市中最早的乡村酒店相关标准。该标准中指出,乡村酒店是指“地处乡村,以住宿、餐饮服务为主,与乡村风情、民俗文化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并能体验乡村生活的经营场所。”

乡村酒店和其他酒店比较


image.png


  02  

乡村酒店的发展概述


20世纪80年代,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农家乐初步形成,通常是采取在景点附近的居民利用地理优势,将自家农宅进行改造或者加建,用于满足游客的餐饮与娱乐需求的运作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兴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农家乐服务模式和功能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乡村旅居者的需求,乡村酒店应运而生,其中部分乡村酒店是由原来的农家乐发展而来。


image.png


三种乡村酒店模式


image.png


  03  

乡村酒店的分类及特征

(1)乡村酒店的分类

01.田园农业型乡村酒店


此种模式的乡村酒店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是乡村田园景观和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开发模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乡村观光游,此种活动方式是以游览观光(赏花、观景、踏青)和农事采摘(瓜果采摘、垂钓)为主,通过此系列活动,让游客体验到亲近自然的美好;第二种是乡村体验游,这种活动方式主要就是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一同劳动,让游客接触真正的农家日常生活的劳作体验,体会到独特的农耕文化和乡土气息。


02.村落乡镇型乡村酒店


村落乡镇型乡村酒店是以传统村落、特色村寨或是现代村落为依托,而建成的酒店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特色村寨型乡村酒店,利用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让游客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第二种是古镇型乡村酒店,利用古镇房屋建筑、民居、街道等来发展乡村旅游,体验历史文化内涵。第三种是利用近现代农村建筑、民居庭院、街道格局发展乡村旅游。

image.png



03.旅游景点型乡村酒店


在一些旅游景点附近也会伴随着乡村旅游的产生,景点附近的农村以其优美的乡野景色、舒适宜人的气候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一大批旅游爱好者,由此发展而来的乡村酒店会提供休憩度假、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活动,同时还会配备相应的农事体验活动吸引客源,增加酒店收入。


(2)乡村酒店的特征

乡村酒店是乡村旅游的衍生物,同时也是游客在乡村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聚集地和活动场所,因此乡村酒店应结合乡村旅游的特征进行设计。

01.乡土性特征


国内乡村酒店的乡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建筑形象的乡土性,乡村酒店作为乡村旅游活动的景点之一,它传达着旅游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其形象应与旅游地的乡土气质相符,才会让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场所感;

image.png

建筑空间和功能的乡土性,一些乡村酒店在建筑尺度、公共空间的设置上,都尽量保留了原来的聚落的尺度和空间形态,并且原有农宅的建筑格局和部分功能都在乡村酒店设计中有所体现。


02.体验性特征


乡村旅游和普通旅游另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可以亲子采摘,并参与农事活动。作为乡村活动的主要聚集地,乡村酒店在设计中的部分功能和空间都包含了农村生活的片段,来此游玩的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就体验到了农村的生活方式。比如说,乡村酒店在功能上设置了农村独有的炊具和农事活动场地。


03.生态性特征


一般农村的绿地覆盖率极高,环境质量高,大部分都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是健康养生和放松身心的理想居所。部分乡村酒店在建设过程中基本没有对原有的风貌形态进行破坏,并且在功能设计中尽量考虑将特色的农业景观引入到了室内,让游客在室内就可以体验到乡村的美好。

image.png



  04  

乡村酒店建设总体布局要点


乡村酒店大都是由原有村落改建而来,在改扩建或新建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向五要素(区域、边界、地标、路径、节点),并尽量保留原有村落所体现出来的场所精神。


(1)保留原有村落形态(区域、边界)

从生存资源利用方面出发,将村落布局形态分为4种类型。

01.土地资源利用型


土地资源利用型村落一般出现在土地资源较为贫瘠的山地地区,地势平缓区建设房屋、开垦农田。


02.水资源利用型


一般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活用水的利用,另一个是生产用水的利用。村落一般会选择合适的位置沿溪而建、开源筑坝,为整个村落提供生活用水的同时,亦可保证农田灌溉、防洪涝灾害及火灾等。

image.png

03.耕地资源利用型


耕地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之一,房屋一般建在土地贫瘠地段,让出肥沃土地供人们耕作。


04.交通资源利用型

乡村民居多建在临近道路一侧,交通便利,商业价值突出。


在乡村酒店设计改建中,首先应保证原有村落布局形态,再增加相应的配套功能和服务设施,水资源利用型村落内可设水上餐厅、茶室、露天泳池等功能;其次顺应地形地貌,保护农田肌理、溪流水景等田园风光,使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土地资源利用型村落可结合山地景观、打造特色农家田园景观;最后结合地形和村落形态,设置果园、菜园、茶园区等农事体验用地,为游客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游憩体验,延长滞留时间,增加游客对乡村酒店的认同感。

(2)塑造个性公共空间(路径、节点)

根据村落空间形态和活动方式,可将公共空间分为点、线、面3类。


01.面型空间


一般位于村落公共建筑入口处,属于村落节点,大型村落可能有多个村落节点。经过改建后的面型空间可作为民俗风情展示区或体验区,也可作为手工艺品售卖区或制作区。

image.png

02.线型空间


一般是村落内的巷道空间,主要是满足通行需求,由于传统村落巷道空间尺度的适宜性,促成了其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舒适的行走尺度,因此乡村酒店在改建时,应在满足消防的基础上,尽量保留传统的巷道空间特点。


03.点型空间


点型空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单体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空间,另一部分是多栋建筑围合而成的偶发性空间。建筑的围合形式和体量组合应尽量体现当地特色,以底层小体量为主,以保持传统建筑风貌和亲切宜人的尺度。

另外,村落内应布置大量的休憩、交往等停留空间,增加场所感。建筑单体应适当地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环境,并做相应的挑檐、错层、退台等空间,增加建筑空间的丰富性。

(3)采用当地建筑材料

我国传统建筑大都就地取材,因我国地大物博的特性,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建筑:沿海地区的海草房、山地地区的木构建筑和石砌建筑、平原地区的夯土建筑和砖墙建筑等。建筑的材质即建筑的外衣,是建筑呈现给人们观看的最直接形式,在设计中应尽量使用当地材料,融合当地的建筑风格,不仅能够唤起当地人的记忆,使其对现在居住的场所有一种认同感,而且还能够与周围环境达到充分融合。

image.png


  05  

乡村酒店的运营模式


(1)独立运营模式


以私人经营(包括物业主家庭自主或租赁经营),尤以外来者租赁经营为主要方式。家庭经营色彩浓厚,经营方式虽灵活但缺乏市场影响力,通常依靠口碑传播揽客。


(2)村委会、协会主导的统一管理模式


以规模化运营的方式面向游客统一经营。能提供统一的经营管理服务、宣传渠道,但对民宿酒店客源的开拓能力不足。


(3)专业化酒店主导的连锁管理模式


借助专业化酒店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平台,实现乡村酒店品牌连锁化。通过其庞大的会员系统、营销系统、管理系统、品牌影响力、渠道先发优势,进行规模运营。此模式需要进行复杂的资本运作,多是资本、机构、集团在联合运作。

image.png

(4)专业化托管模式


这种模式如同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只是在运营层面合作,并不进行产权层面的交叉和持有。此模式下,可依托托管公司在市场营销、服务理念、客源渠道建设方面的实力,提升民宿酒店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互联网平台产业链资源整合模式


借助互联网平台信息展示、包装策划、宣传推广、在线洽谈、资金融贷、安全支付、售后跟踪服务等环节信息来源广,交易快捷灵活,线上线下联动的优势,整合行业全资源形成产业链条整体运营。此模式需要进行对网络建设、渠道拓展、行业资源整合的大量投入及技术、人脉的强大实力打造。



15810593713